2025年4月实测显示,GPT-4o在图像生成功能上迎来显著升级,生成速度提升40%,细节处理更加精准,且支持更高分辨率的输出,其视频生成能力仍未开放,主要原因可能涉及技术限制(如视频需要连续帧的逻辑连贯性)、算力成本高昂(实时渲染对硬件要求极高),以及潜在的内容安全风险(动态内容审核难度更大),OpenAI官方表示,视频功能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,需进一步优化生成质量和伦理规范,未来或将分阶段推出,目前的图像升级已覆盖艺术创作、设计辅助等场景,暂未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需求。
第一部分:令人惊艳的图文生成体验
2025年3月,OpenAI为ChatGPT用户带来了重磅更新——GPT-4o的生图功能,只需输入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,无论是“夕阳下的古城老街”,还是“未来赛博朋克风格的机械猫”,几秒内就能生成一张细节丰富、风格多样的图像,更让中文用户惊喜的是,它甚至能精准呈现复杂的中文书法或设计文字,解决了以往AI生图中“汉字变形”的痛点。
笔者在2025年4月实际测试中发现,生成的照片级风景图几乎能以假乱真:一张“雨后初晴的竹林,雾气缭绕,石板路上有未干的水渍”的图片,连竹叶上的水滴反光都清晰可见,但对于想尝试动态内容的用户,难免会疑惑:为什么如此强大的GPT-4o,至今仍不支持视频生成?
第二部分:技术瓶颈还是战略选择?
视频生成的复杂度远超静态图像,一段5秒的视频至少包含120帧画面(以24fps计算),每帧需保持内容连贯性和物理合理性,若生成“一只狗跳跃接飞盘”的视频,GPT-4o不仅要确保狗的毛发、飞盘轨迹符合运动规律,还要解决多帧之间的动态衔接——这需要恐怖的算力支持和更高级的时序建模能力,目前的GPT-4o或许更倾向于先打磨图像质量,毕竟细节上的一个小瑕疵在静态图中不易察觉,但在视频里可能引发“画面闪烁”或“物体突变”的诡异效果。
也有业内人士猜测,OpenAI可能在下一盘更大的棋,2024年推出的Sora已展示了文本生成视频的雏形,而GPT-4o的迭代或许正为后续的视频功能铺路,就像当初GPT-4突然支持图像输入一样,未来某次更新可能就会悄悄解锁视频生成——这纯属个人臆测。
第三部分:小白用户的实际应用指南
如果你刚接触GPT-4o的生图功能,以下实测经验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:
-
描述越具体,出图越精准
对比“画一只猫”和“画一只圆脸蓝眼睛的布偶猫,趴在羊毛毡上,背景是温暖的北欧风客厅”,后者生成的图片明显更符合预期。 -
中文描述的小技巧
生成汉字时,建议加上风格限定词,瘦金体‘春风十里’毛笔字,墨色晕染效果”比单纯输入文字成功率高得多。 -
避坑提醒
避免涉及真人肖像或商标等敏感内容,笔者曾尝试生成“某明星古装扮相”,结果被系统拒绝——这类限制条款在更新文档中往往被忽略,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。
第四部分:未来还能期待什么?
尽管视频生成尚未开放,但GPT-4o的图像功能已足够应对大多数场景:电商海报设计、儿童绘本插图、甚至帮爷爷奶奶把朋友圈小作文变成“手写体”图片,有用户调侃:“以后甲方说‘Logo放大一点’的时候,终于不用熬夜改稿了。”
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能看到GPT-4o像拼接乐高一样,把多张生成图像自动合成为GIF或短片段,届时,这段2025年4月的“实测报告”,大概会显得像石器时代的考古记录吧。
网友评论